毛岸英,毛泽东主席和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幼年丧母,曾在上海街头流浪,后到苏联留学,曾获斯大林接见并赠枪,回国后种过地,进过工厂,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空军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大榆洞的空袭中,毛岸英牺牲,时年28岁。
事后,彭德怀总司令亲自起草电报,向中央汇报:
“今天,志愿军总司令部遭到敌机轰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
短短的电文,彭德怀总司令写了1个多小时,他不知道如何向毛泽东交代。
电报并没有直接送给毛泽东主席,而是先交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中。
周恩来总理同刘少奇、朱德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暂时不告诉毛泽东主席。
直到1951年元旦后,周恩来总理才将电报与他写的一封信交给了毛泽东主席的秘书叶子龙,由他转交给毛泽东与江青。
毛泽东主席拿着这封电报,看了很久,对一直站在一边的叶子龙说:
“唉,战争嘛,总要有人伤亡,没有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有人提议,毛岸英的遗体要运回国内安葬。
但是,彭德怀总司令却反对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他专门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说:
“我意即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刊碑,说明其资源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
毛泽东主席同意了彭德怀的意见,他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还是让他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吧!”
毛岸英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9年,毛泽东主席安排儿媳刘思齐赴朝鲜为毛岸英扫墓,临行前,毛泽东主席对她说:
“代我问岸英好。说我很想念他,爱他,但我无法去看他。”
刘思齐从朝鲜回来后,毛泽东主席问得十分仔细,还让刘思齐画了烈士陵园和毛岸英墓的方位图。
毛泽东主席人到中年痛失爱子,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不同意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呢?
道理很简单,毛岸英不仅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子,他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不能搞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