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朱允炆仅做了四年皇帝,便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靖难之变”时,宫中一场大火,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有人说他自焚了,也有人说他逃匿当和尚,还有人说他跑到海外,总之是“不知所终”。对于建文帝的失踪,明成祖一直耿耿于怀,听说建文帝有可能流落海外,明成祖就动了到海外寻找的心思,于是便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然而,当明成祖得知建文帝在云南一带活动后,这个疑问实际已经消除了。因此明成祖几次三番去海外探寻其下落的说法不足为信。
网络配图
如果说寻找惠帝为虚,那么向海外“示中国富强”、沟通彼此往来则是无可置疑的。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帝国。在大明朝的东南,是汪洋一片以及一些半开化未开化的岛屿。西北原是帖木耳大帝的领土,帖木耳曾一度希望远征中国,但未能如愿。帖木耳去世后,其继任者势力远不如前,已重新向明朝遣使朝贡。西方的欧洲此时战乱不断,瘟疫流行。印度也已衰落近千年。此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种势力可与大明帝国争锋。明成祖统治下的明帝国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技术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此时农业发展,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矿冶、纺织、陶瓷兴盛;造船业,包括罗盘针的使用、航海水手的培养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明成祖朱棣又是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扬威海外、夸示富强、树立声望,已是势在必行。
为了宣扬国威,明成祖还专门昭示:“今遣郑和赉敕普谕朕意,尔等只顺天道,恪守朕言,顺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虏诚来朝,咸锡皆赏。”明成祖之所以能选中郑和,除了认为他勇敢、机灵、有胆略之外,还因为郑和本身是伊斯兰教徒,有利于同西洋各地的教徒进行交往,以实现敦睦外交的愿望。当然也不排除这样一个意图,郑和身为宫廷内官,也可以兼为明皇室从海外采购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