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在质疑声中行进了两年多,最终以主导教改的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郝金 伦辞职的方式结束。涿鹿官方近日发布消息称,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工作,充分尊重民意,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停止全县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 式。
“三疑三探”创自河南省的西峡县,它是教育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探索教改以来各地涌现出的中小学教学方式之一。据当年的 《中国教育报》报道,从2003年起,原任西峡县教研室主任的杨文普带领全县教研人员及部分中小学校,探索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 果。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该模式紧扣“疑”和“探”两字,通过疑问 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
和人们习见的填鸭式教学迥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赋予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去发现问题和思考 问题,颇能新人耳目,引来了不少借鉴者,河北涿鹿正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一模式看来在涿鹿水土不服。当地官方将其叫停的动作表明涿鹿教学模式的改革彻底失败 了。
涿鹿失败根源何在?来自学生家长的抵制是重要原因。据媒体报道,多名涿鹿县当地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对记者表示,部分学生家长对当 地实行教育改革并不认可,以致表达了强烈反对。这些学生家长认为,课改后课堂上教师讲课不足,希望恢复到“满堂灌、题海战术、考试排名”等传统模式上去, 甚至有近百名学生家长因反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要求罢免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郝金伦。
一个地方推动教改,最强烈的反对者居然是学生家长,这一点似乎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让学习成为一种负担,题海战术更严重损害学生的心智和身体健康,学生毫无疑问是此种教育模式最大的受害者,而对 这种伤害最容易感同身受的自然是学生家长。长期以来,针对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家长那里传来的不满和愤怒的声音可谓不绝如缕,既然如此,何以等到有 人要对旧模式动刀的时候,家长们又起而抵制呢?
涿鹿部分家长对教改的抵制似在意外,实在意中。在高考仍是一根非常重要的指挥棒、考 上一所好大学以改变命运还是多数家长对孩子最大期望的前提下,家长们对教改表示欢迎只有一种可能,即教改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分数。如果在这一点上教改的成效 并不明朗,又有多少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充当实验品呢?
看来,在当下的环境中,要让中小学教改顺利得到推行,能否说服学生家长,重要 的是必须拿出其有助于夺高分的证明。然而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悖论:如果夺高分成为衡量教改是否成功的试金石,教改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说好的素质教育 呢?富有意味的是,即使人们讨论作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原创者的西峡一中,津津乐道的也是其教改前后一本上线率的对比。
涿鹿教改失败缘于部分学生家长的抵制,但这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主导这场改革的郝金伦在辞职讲话中说:“万里行军,回头一看,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知己甚少!”也许只有对中小学教改的背景有深刻理解,才能够读懂改革者的悲怆。
就教改全局而言,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其量只是一个小节,但即使是一个小节,人们从涿鹿的故事中也体会到了改革的不易。这种不易一方面固然与相关人群 的理念有关,另一方面更受制于大的环境,因为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很难通过一时一地的细节尝试去取得重大突破。
涿鹿故事值得所有关心教育改革的人们去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