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伤医事件在近年来层出不穷,导致医务人员心寒了大半,患者家属也对医生的成见更加刻骨,甚至不惜发表杀医声明,医生在手术室里操手术刀,而患者家属则在手术室外磨刀霍霍……
“如果主刀医生没把我哥的手术做好,明年今天就是他的祭日。”1月6日,这样一条发布于朋友圈的“杀医声明”,迅速在网上传开。短短26个字,却像刀一样扎进了每个医生的心。朋友圈的定位显示,发布者位于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城北新院,而他本人随后留言回复,说他哥哥正在做骨科手术。
患者家属写杀医声明
如果说眼下寒意正浓,则这条新闻让这个冬天更“冷”:手术台上、无影灯下,主刀医生正给哥哥动手术,而弟弟却在手术室外“磨刀霍霍”,扬言“(若主刀医生)没把我哥的手术做好,明年今天就是他的祭日”。尽管这篇“杀医檄文”并没有演化成为血淋淋的现实,但其对医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形成的“冲击力”却并未因之消减。
危机之所以化解,并非因发布者幡然悔悟,而是得益于那台手术很成功,从而欲让杀医的叫嚣以一句轻描淡写的“玩笑”化解。然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如果手术失败他是不是还这么说”?笔者也相信,但凡看到这篇“杀医檄文”的人们,恐没人会将此当“玩笑”,而更可能看作是发布者“谋定而后动”的预警。
患者家属道歉
患者家属道歉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人们的脑海中,类似的暴力伤医尚记忆犹新:去年5月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被患者砍30余刀,后不治身亡;而在稍后的10月3日,山东莱钢医院儿科医生李宝华被患者家属用砍刀追杀,身中27刀,其中头部12刀,后经抢救无效离世。
这样的惨剧并非孤例:中国医院协会对相关医院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近年来这些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从2015年至今,仅媒体公开报道且得到确认的60起伤医事件,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伤医事件频率之高、分布之广,可谓触目惊心。倘不能有效遏制,势必愈演愈烈,寒了医护人员的心不说,甚至会让众多医学学子因此畏而却步,从而加剧医护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
网友无法原谅这份杀医声明
暴力伤医固然有着多方面的成因,诸如易相互“传递”的暴戾情绪、堪称薄弱的法制意识、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存弊端,都有可能催生伤医事件。但同样关键的问题是,医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科学,远不能达到、也永远不可能达到“包治百病”的水平。此外,医学需要在探索中进步,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成功,自然也会有失败。
这就意味着,面对已被征服的病魔,医学固然能妙手回春,但对于有待攻克的疑难病种,则往往力不从心。倘人们对此不了解、不理解,势必会让医生的职业生涯更具风险。换句话说,要医生做到药到病除或手到病除,既不现实,更不科学。若每一位医生的生死,都似“杀医檄文”所说的那样,决定于某台手术的成败之间,岂不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而要让救死扶伤的医生们消除恐惧,并不致再因手术结果的不确定性而有“性命之忧”,也为了让更多的医学生愿意并有勇气选择医生作为终生职业,则必须集全社会之力,遏制住暴力伤医现象,让全体医护人员获得起码的职业安全感。而遏制暴力伤医最锐利、也最有效的手段,则是高擎法律之“剑”。
网友评论杀医声明
其实,依法惩治暴力伤医,法律早已在行动。但似乎除了某些造成伤亡后果的个例外,绝大多数威胁、恫吓、击打医护人员乃至扰乱医院秩序的医闹们,大多只是行政拘留几天了事。而违法成本过低往往让后来者更加有恃无恐,显然不足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故而,依法严惩、概不姑息所有暴力伤医者(包括语言暴力及行为暴力),方能让这些人有所收敛、有所顾忌。
就如这名发布“杀医声明”的患者家属,其“檄文”无异于“犯罪预备”,而仅仅是因他哥哥的那台手术成功了,才让其“犯罪中止”。倘若这样的“杀医檄文”也被视为“玩笑”而不予追究,有谁能保证,今后再遇类似情景,此人会不会故伎重演,甚至付诸实施?
我们理解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的关切心情,也许他们并不能失去手术室里面的亲人,但他们是否有想过医生同样有家属,伤了医生那么医生家属又该怎样的磨刀霍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