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电影演员杨在葆,估计年轻人很陌生,而许多中老年同志应该都很熟悉他。在上世纪人们批评奶油小生盛行之际,他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他饰演的角色充满了阳刚气,许多女士曾为他着迷。他主演的《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等电影曾经风靡一时。硬汉这样炼成1954年,20岁的杨在葆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上海戏剧学院),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起初,离开安徽家乡的时候,家里人是反对的。但后来,母亲还是相信了儿子的选择。可是,艰难的家境让他的学费成为一道难题。为了这笔巨款,杨在葆的大姐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卖了,其中还有她出嫁时最好的那件丝绸衣服……
1958年,杨在葆接拍了他的第一部戏《疾风劲草》,导演是谢晋。当时导演觉得他适合那个角色,还开玩笑说他真像“右派”,但试过镜头之后,他自己觉得不合适,怕演不好,还曾经拒绝过剧组的邀请。好在最后谢晋导演说服他出演了秦兆龙,从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从那一天起,“杨在葆”这个名字开始与“硬汉”这个名词形影相随了。无论是《血,总是热的》,还是《从奴隶到将军》,又或者是《年轻的一代》《原野》《代理市长》《红日》等等,杨在葆几乎从来不曾改变过自己的戏路,一直在演绎着各种各样的硬汉形象。要么撼动人心,要么真实自然;要么积极向上,要么豪迈阳刚……上世纪80年代末期,正当杨在葆全身心投身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候,中国电影面临商业化冲击的阵痛,国产电影遭遇前所未有的冰河期。从50岁到70岁整整20年,杨在葆没有再演过一部电影。
1971年,杨在葆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关押了整整4年。杨在葆的第一任妻子夏启英是与他青梅竹马长大的,在杨在葆因为“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入狱的4年3个月中,她给了杨在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然而,就是这样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妻子终于在抑郁、操劳中撒手离去。在拍摄《血,总是热的》期间,久病缠身的妻子因为尿毒症住院,一接到这个电话杨在葆“头都炸了”。那段时间,只要有时间,杨在葆就会在医院为生病的妻子梳头发。1984年,获得百花金鸡双奖的杨在葆,悄悄地做了一件事。他取出珍藏的一缕头发,和两块奖牌缠绕在一起,郑重地放进了妻子的骨灰盒里。头发是他帮病重妻子梳头时飘落下来的,他小心地保留了好几年,没有人知道。妻子去世的时候,杨在葆在七尺白布上挥墨写下一副挽联:一生清白无媚俗;遇难时节有傲骨。现在的妻子小他22岁在夏启英去世之后,杨在葆曾一度拒绝感情。即便是现在的妻子陈丽明最初向他表白的时候,他也是拒绝的,最后还是因为演戏,让他们结缘。面对自己现在的妻子,杨在葆心中酝酿最多的还是感激。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杨在葆的家中始终挂着夏启英的遗照,而且,到现在为止,杨在葆夫妇还在尽心地赡养着杨在葆的前岳母。两个人喜结良缘之后育有一个小女儿。提起小女儿,杨在葆满脸幸福的笑容,父爱如山,他毅然选择送小女儿去美国留学。在现实生活中,陈丽明和杨在葆的两个孩子是很亲密的朋友,时时处处都在相互关心着。陈丽明的亲生女儿现在正值二十多岁最好的年纪,她活泼开朗,聪明伶俐。陈丽明说,她经常教育在美国读书的女儿,长大了不要和自己的哥哥姐姐争家产,自己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去奋斗。谈起家庭生活,杨在葆真切地说,“家庭关系好,关键是陈丽明处理得好。”杨在葆从小就喜欢写字,退休之后他成为书法家协会的成员,没事时候总喜欢练习书法并且和他人相互交流学习。近些年在很多重要的书法笔会上,他的草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工作室里,到处都挂着字画作品。字法酣畅苍劲,颇有气势。“练书法不仅仅丰富了生活,修身养性,而且有益于自身健康。”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杨在葆喜欢也最善于行草。时尚是一种生活态度,杨在葆对于老年时尚的理解颇具风格。苹果手机的在当下颇为盛行,杨在葆也拿着苹果手机上网,上QQ,刷微博,玩微信。时代在不断发展,老年人照样可以与时俱进。杨在葆认为时尚老人就需要与人交流、沟通以及参与,不要把自己固定在“老”字之下。要保持心态平衡,不要怨天尤人。“人的年龄高低对智商是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绝对的。比如赛跑,我们不能和年轻人比,这是受体力的制约,但是在心态和精神上我们依旧保持年轻。生活就像演戏一样,不能做作,需要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杨在葆说,老年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豁达的思想。再者要有事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去试着做。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才会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