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聚男网 > 资讯 > 娱乐 >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2)

来源:未知时间:2018-10-31 09:43责编:lhb
导读: 文武双全的人少,会写作又会赚钱的人更少,而金庸就是这样一位既会写又会赚钱的人。金庸小说发行1亿册,仅次于毛选,1992年,香港百富榜金庸以12亿

  文武双全的人少,会写作又会赚钱的人更少,而金庸就是这样一位既会写又会赚钱的人。金庸小说发行1亿册,仅次于毛选,1992年,香港百富榜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百富榜第64位。可见金庸不光写作厉害,财商更是了得。金庸当初创办的《明报》轰动一时,但后来几经易手后由盛转衰,虽然有两儿两女,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接他的班。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当时查氏家族是袁花镇大族,也是一个名门望族。据统计,查氏家族金榜题名中进士者有20人,获得入仕资格的举人有76个,查氏家族最鼎盛的时期是清康熙年间,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

  金庸出生的时候,家境相当富裕,祖上留下良田3600亩,身边一大群仆人伺候着。金庸家里藏书十分丰富,“查氏藏书”在浙江一带很是有名。那个时候的金庸,每天以读书为乐。家中藏书丰富,再加上大量阅读,这为金庸日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刚毕业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失守,金庸不得不跟着家人背井离乡。这个时候的金庸,由于家庭变故的原因,只能靠“战区学生救济金”维持日常的生活和学业。

  金庸的第一个命运转折点是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公报》当电讯翻译。1947年6月,上海《大公报》刊登广告,面向全国招聘3名电讯翻译,金庸凭借扎实的中英文基础和在杭州《东南日报》的工作经历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被《大公报》录用的应聘者。后来随着内战爆发,《大公报》为谋求异地发展,将金庸派往香港工作。1952年,《大公报》筹办《新晚报》,创刊后,罗孚任《新晚报》总编辑,金庸任《新晚报》副刊编辑,这个时候金庸又迎来了他命运的第二个转折点:写武侠小说。

  1954年,香港武术界两大门派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在报纸上各种互撕,这让罗孚看到了商机:何不在报纸上刊登武侠小说,一定很受欢迎。想到这里,罗孚找到了梁羽生,新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就诞生了。后来由于梁羽生时间精力问题,小说写作遇到问题,罗孚想到了金庸,金庸文笔很好,而且也很迷武侠小说,让金庸写准没错。

  于是,做新闻的金庸便半路出家写起了武侠小说,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拆开作为自己武侠小说的笔名,没多久《书剑恩仇录》诞生了,这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以小说连载的方式刊登在《新晚报》,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同时,《新晚报》的销量猛增。

  1955年到1972年间,金庸先后写了《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总共十五部长篇武侠小说,形成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

  1972年,金庸在完成《鹿鼎记》后封笔,不再写小说。他将近20年写的武侠小说进行一番整理修改后一一出版,不仅畅销大陆,而且还风靡整个东南亚,收获粉丝无数。

  邓*小*平也是金庸的粉丝,金庸的小说在大陆得到解禁就得益于邓*小*平。金庸是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1981年,北京邀请金庸到内地访问,金庸提出想见见邓*小*平,邓*小*平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于是两个人很快就见面了。回到香港后,金庸立即给邓*小*平寄了一套《金庸小说全集》,此后,金庸小说可以在内地正式出版,很快风靡全国。

精彩文章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