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是遗腹子,父亲在他出生前一个多月因病去世,那一年母亲28岁。坚强的她几乎是一边缝着小衣裳迎接新生命,一边缝制寿衣送别相爱的丈夫。郭达只见过父亲留下的两样东西:一个八角帽,一把小提琴。他从小就拉着这把小提琴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梦。也是在拉小提琴时,才能与父亲阴阳两隔、心灵神交。郭达的个人经历非常坎坷,年轻时遇到的那些艰难让他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感情。1974年,郭达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接受了3年专业的话剧表演训练,毕业后分配进了西安省话剧院。在省话10年,他排演了30台话剧,几乎获得了陕西省以及西北地区所有的表演奖。那时,他的喜剧天赋渐渐显露,不是喜剧的也能被他演出喜剧效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话剧艺术陷入低谷。倪萍原先跟爸爸的姓叫刘萍。父亲在倪萍的印象中很淡,只记得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一趟,和母亲也几乎不说话。17岁那年她考上了山东艺术学校,离家前,她突然一个人到派出所把名字改了,跟妈妈姓倪。她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以为换了姓就可以抚慰母亲那颗苦苦的心。倪萍不知道改名字是否抚慰了妈妈,但她知道这样做一定深深地伤害了父亲。在这之后20多年的时间里,每次给爸爸写信时她都小心翼翼地只落“小萍”二字,避开“刘”或“倪”。每次给爸爸打电话,她总是特别强调说:“爸,我是小萍呀!”她想用自己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去温暖父亲那颗凄凉的心。
我是演员队的队长,承包着一个组,领导要求一年要演100场话剧,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就在我为排话剧十分头疼的时候,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陈佩斯演的小品逗得观众大乐,我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尝试排小品呢?于是,就有了《产房门前》这个小品。其实,那个时候我对小品是什么还不是很清楚,没想到后来这个小品居然被春晚选上了,从此我也成了专业小品演员了。”
借助春晚的巨大影响力,郭达迅速走红全国,他也因此告别了话剧舞台,成为专业小品演员。郭达不忌讳别人说他是小品演员,在他看来小品与话剧一样是表演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演小品我得到很多,它让全国观众记住了我,它改善了我的生活,它丰富了我的舞台经验,让我学会如何精炼语言、塑造人物、控制舞台。”连续20年参加春晚,郭达可以算是春晚小品节目中的元老了,除了有一年节目在腊月二十八被拿下,其余19年节目全部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