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日军进入村落,便将处处遭到民兵的打击,而这些民兵可依赖地道迅速转移和运兵。
为了破坏地道,日军曾采用放水、放毒等办法来进行破坏破坏。但是民兵们却对地道加以改造,使得水和毒气都影响不到地道中的军民。情急之下,日军往往被迫下到地道中,而这又中了民兵们的计谋,他们在在地道中处处埋设陷阱和伏击点,让这些侵略者们有去无回。如此,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的地下堡垒。
呵呵,还记得那句“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的经典台词吗?估计这时候,鬼子便会真切感受到“高,实在是高”的真谛了。
而在不见鬼子不拉弦的地雷战和飘忽不定的麻雀战中,日军也得到极大的牵制和消耗。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根据地民兵歼灭了日伪军10.6万人,狠狠地教训了侵略者。
而在解放战争中,民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60万正规军对国军80万。而在这之外,却有543万民众参与后勤支援,其中民兵不下40万人。所以战后,陈毅有言: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建国之后,民兵的建设得到制度化规范。
当年为防备世界大战,我国民兵组织衍生到了每一个乡村,号称17岁到70岁都扛枪,是名副其实的全民皆兵。民兵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74年西沙海战时,海上民兵便配合人民海军有力地教训了南越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