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出身淮军系统的北洋军成为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军队。以这支军队为基础,北洋军阀叱咤风云十数年,直到败亡。北洋时代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走上历史舞台,然而不久红色根据地在全国开始建立。在苏区,除了正规红军,也有不少民兵武装,如赤卫队。赤卫队出身贫苦农民,平时务农,战时负责掩护和支援主力红军。在红军兵源紧缺时,赤卫队也会转入正规红军。
到了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是人民战争,这一时期,踊跃参战的民兵登上了舞台。
当时根据地内武装结构大致是这样的:正规军—地方军—民兵。实际上除了正牌八路,诸如县大队、区小队之类的地方军主干也是由民兵组成的。在影视剧亮剑打平安县城一节中。执行阻击日军任务的一支部队即为区小队,他们用土炮来阻击日军野战联队的场景至今让人难忘。
而在攻城部队中也有不少是民兵,要不说咱老李一个团账面上怎会冒出一万多人的员额。其实根据地的民兵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对日作战行动。
民兵们虽然战斗经验和素质不能与日军相比,但他们有极高的斗争热情和意志,而且由于土生土长,因此相对侵略者而言更加熟悉地理环境。所以,这些拿起武器的民兵不光充当主力部队的斥候,而且还往往给日军不小的打击。
屡受打击的日军自然对这些抵抗武装恨之入骨,不时以大扫荡来进行报复和屠杀。但民兵可不是好欺负的,在有力地领导下,他们也以诸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灵活的形式对日军展开反击。
地道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词,当时为防鬼子扫荡,冀中平原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