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公元前130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未尝一败。之所以说他悲剧是因为其年仅24虚岁即病死,戎马一生, 战功赫赫本该享福的时候 死了 当初武帝为表其功勋, 下令为其 建造府邸 但 霍去病拒绝了 留下千古名句 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多年后的宣帝 诛其弟 霍光全族之时 可曾有一丝丝的想过这位曾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的冠军侯。
悲情指数∶★★ 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 你被感动了嘛
9.李定国 (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 李定国是我最喜欢的南明时期的将领。
面对异族的侵略,他毅然抛弃与明王朝的怨仇,奉明朝为正朔,誓死抗清,矢志不渝,撑起南明的半壁江山。最后永历帝被叛贼吴三桂绞杀,李定国自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年仅42.征战一生,曾 两蹶名王然终不能 改变大明灭亡的命运。
永历16年,即1662年,这一年,皇天不佑明朝国祚,永历帝、郑成功以及李定国,都死在这一年。
李定国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后竟然能成为明朝的死忠之臣,确实值得称道。比起钱谦益、洪承畴、孙之獬、吴三桂这些世授明朝俸饷的判臣,以及和李定国同为张献忠义子的孙可望一类的小人,李定国的德操简直无法言喻。
关于李定国的战绩,明永历实录里有记载,就当时来看,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八月,举兵出楚,复永州,遂下衡州。出马宝军于连、阳,收曹志建故部于贺县,遣马进忠、冯双鲤北取长沙,召张光翠出宁乡,进复常德。十月,进忠略地岳州,所至披靡。别遣军攻永新、安福,下之,遂围吉安。兵出,凡七月,复郡十六、州二,辟地将三千里,军声大振。
可以说,如果不是孙可望嫉贤妒能,出兵挑衅失败后投降洪承畴,将永历军的虚实全盘托出,那么永历朝的灭亡,至少不会那么快。有李定国这根擎天之柱,爱新觉罗氏想完成全国的统一,时间还要推后很多。
悲情指数∶★★
北伐威名著,飞扬射马鞭,长安回帝驾,天佑纪臣年。
三矢山河起,千秋俎豆悬,从来赐姓者,独有晋王贤。
8.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省庐江县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归顺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自绝以谢天下。
丁汝昌在黄海刘公岛内 因被日军舰队围困 不忍数万军民 白白牺牲 又不肯投降 在苦待无援的情况下 服毒自绝 只为给自己的部下留下一条活路。 他死后慈禧不但没有追加其谥号,竟将其削职 削籍, 还把他的棺柩加上了三道铜箍 捆住。 更是把棺木涂成黑漆 表示其生前罪责难消 不得入土 清亡后 即1912年 才与他的夫人合葬于安徽无为县 中 葬后不到50年 就被当地的山野村夫 挖掘出来 卖掉值钱的陪葬品 为公社换来一辆自行车 劈其棺木 以做 桌凳 最后焚烧两人尸骨 消散于天地之间。
悲情指数∶★★★
黄海炮声烈,长惊来者心。
英雄功永在,弱主过何深。
质脆瓯方破,堤决地必湮。
中华入盛世,还要戒胡孙。
7.于谦(1398-1457),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延益号节庵[ān]。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xù]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提出社稷为重 君为轻的 先进理论,同年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年59
悲情指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