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时候,台湾只有少量的基督教团表演云门舞蹈,根本没有舞台剧,没有形成一股风潮或一个产业,没有市场,没有场地,更没有观众。”丁姐说道:“赖老师那时候刚刚30岁,非常年轻,有梦想有冲劲。虽然我们彼此都有工作,但我们都认为我们应该要做一种纯粹的戏剧。”
丁乃竺个人资料
话剧团体的逐步成型是由几个怀着满满梦想的年轻人热血浇灌的,夫妇俩更是利用一切时间和机遇为表演工作坊创造条件。“当时我们住在阳明山,表演工作坊的办公室就在我们家的车库,客厅就是排练教室。白天我上班,晚上就回来做饭然后接着排戏。”丈夫负责艺术创作,妻子当贤内助之余,还担任了更多行政方面的工作。
丁乃竺个人资料
工作的辛苦远不能打倒这对雄心壮志的夫妻,但是有一次,他们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从前夫妇俩用客厅做排练教室,他们一直想有一个正式的排练场,努力工作了三年后,他们终于在台北的市中心租了个一百多平方米的排练教室,据说那个地方在多雨的台北从来不曾遭水淹。
丁乃竺个人资料
撑起一个产业是艰难的,不仅要有冲劲,更要有恒心,有一旦开始就咬牙坚持到底的决心。最初的表演工作坊行政部门一共只有三个人,丁乃竺就是其中一员。寻梦之路是荆棘遍地的,但是在两人的互相扶持下,这条原本没有的路硬是让赖声川和丁乃竺给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