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聚男网 > 资讯 > 历史 >

郑成功是日本人吗 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3)

来源:未知时间:2016-04-14 13:59责编:chaoduo
导读: 固然和谈给予郑成功扩充实力的时间,水陆军力休整补充达百万之众,经几年的训练,半数已成精兵。然而这时南明已然势弱,郑成功虽羽毛渐成,但孤掌

  固然和谈给予郑成功扩充实力的时间,水陆军力休整补充达百万之众,经几年的训练,半数已成精兵。然而这时南明已然势弱,郑成功虽羽毛渐成,但孤掌难鸣,坐地为王的可能性反而降低。为不至坐以待毙,于是就有了孤注一掷,一仗决生死的北伐,这也是一次海盗风格的冒险,因为此时大势已去,孤军深入的结果极可能是一败涂地。郑成功对此并非没有意识到,他战前曾对众将言“此番孤军侵入重地,当于死中求生。胜此一阵则破竹之势成,功名富贵近之矣。进生退死,本藩当身先陷阵,以为尔率。尔等其勉之。”(《靖海志》)。军事上失利后,郑成功最后一次使出求和招数,为时已晚。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清廷不会再养虎为患。

  这时西南已平,厦金危在旦夕,就在这样的局势下,郑成功断然东征,收复台湾作为立身基地。张煌言闻成功征台,曾寄书劝阻,并指责此举“纵偷安一时,必贻讥千古”。郑成功当然不为所动,因为相对于势力和地盘,复明并不是他的志向。

  和李定国这样面对危难,一心致力中兴,死而后已的真正民族英雄相比,郑成功虽无亏大节,但无视大体,一心利己,只顾个人局部利益的强豪只能算个枭雄。这不是贬抑,“枭雄者,占人和,点点滴滴之利益皆出己力,所以栖身择木,逐渐飞腾”(李剑宏《论枭雄》)。现在看来,无论东南还是西南的抵抗,最终均无力阻止满清一统天下的大势。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赤胆忠心,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更值得钦佩。

  然而,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郑成功的功绩则更伟大。因为没有郑家盘踞台湾,清廷不会视之作眼中钉,一心收复,最终使得江山归于一统。否则,以封建帝王和正统文化之保守观念,或许今天台湾就不再属于中国的版图,而是归属另外某个国家或是一个独立国了。在这个意义上,名列入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之一员,郑成功倒是当之无愧的。

  当世枭雄,在后世成为英雄,历史的变化就是这么有趣。

  日本人眼中的郑成功

  在中国,郑成功家喻户晓,是一位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爱国者与民族英雄。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国人所景仰与缅怀。日本人对郑成功则有一种特殊的尊敬感和亲近感,认为他也是有大和民族血统的亚洲英雄。日本的文学家、戏剧家从江户时期开始,就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赞颂郑成功。近现代的作家们也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受到日本人的青睐,经久不息。因此,郑成功同样长期受到日本人的敬重、怀念和传颂。本文试从几个角度论述日本人眼中的郑成功。

郑成功是日本人吗 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

日本平户郑成功庙内郑成功塑像

  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南安人。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皇帝赐国姓朱,名成功,并封忠孝伯,故又称国姓爷。“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驱走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人,并且流传下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迹和故事。

  郑成功的父亲为郑芝龙(1604-1662年),又名郑一官,号飞黄,祖籍固始县(今河南省潢州县),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郑芝龙,台湾郑氏王朝的开创者。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也称翁氏)是日本人。当时日本当局对郑芝龙很重视,“长崎王使芝龙主舶”,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明天启四年(日本宽永元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日,即1624年8月27日,田川氏在日本平户一处名为“千里滨”的海滩捡拾海贝、海菜时,忽然感到腹痛难忍,便急忙走到一块岩石上,很快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她的长子郑成功。后来人们便将这块石头叫做“儿诞石”(又叫“生儿石”)。从这一点我们看到,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他的身上也有日本的血统。郑成功的童年是在日本平户度过的,7岁时离开母亲只身回国,住在福建南安安平镇(今晋江安海镇)。可以说在7岁之前,一直和母亲生活的他是接受了日本文化的早期熏陶,他最早接触的语言也是日语了。因此从血脉上来讲,日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将郑成功认为是他们大和民族的历史人物,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成为一个名胜地,慕名前往观光的人很多。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治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已降清的洪承畴勾引下,率兵归顺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降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围攻南京,从瓜州(江苏镇江)直逼金陵城下。为明心志写下了一首题为《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七绝: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断,不信中原不姓朱。

  这首诗充分显示了他的胸襟和文采。

  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伏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亲自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日本人吗 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

  在日本占领台湾期间,日本人在原清朝供奉郑成功祠庙旁兴建“开山神社”,也用来供奉郑成功。同时号称“日本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年)曾写了一部以国姓爷为题材的歌舞伎剧,风靡一时,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其后,日本连续出版很多取材于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系列。直到二战以后,日本出版界仍对郑成功情有独钟。不仅上田微古馆的《郑成功的盔甲》一书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乐道的通俗演义,中山光义的《国姓爷合战》(1952年)一文还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库。此外,饭泽匡的《国姓爷》(1956年)也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在郑成功诞生200年后,日本人在其诞生地建立了一块郑成功纪念碑,碑上鎸刻着由平户藩儒臣叶山铠轩撰写的碑文。碑文撰述了郑成功父亲在日活动,并郑成功一生经历,颇有史料价值,兹节录如下:

  “明延平郡王郑将军成功,初名森,字大木,小字福松。其父芝龙福建南安人,以庆长壬子来本邦。幕府召见,问以外国事,命馆长崎。遂徙吾平户“河内浦”,娶土人田川氏女。屡访藩士家,学双刀技。既而田川氏娠,一日出游千里滨,拾文贝,俄将分娩,不暇还家,乃就滨内巨石以诞,是为成功。实宽永元年七月也。土人今犹名其石曰“儿诞石”。田川氏复生一男。芝龙留妻及儿,屡往来外国,称平户老一官。成功年七岁,芝龙请使妻儿渡海,幕府听之。母以弟犹幼,不肯俱往。成功数致书迎之,乃诣长崎,渡海。弟之冒田川氏,称七左卫门,留住长崎。芝龙入海寇颜思齐党,颜死而其党归芝龙,遂收台湾,仕明,积军功,封平国公。成功稍长,风仪秀整,倜傥有大志,读书亦颖敏,不治章句。明主隆武一见伟之,赐姓朱,改今名;拜御营中军都督。于是人或称“国姓爷”,不名。母亦寻封“国夫人”;在泉州城为清兵所围,城陷,军民皆溃。田川氏叹曰:“事既至此,何面目复见人耶。”登城楼,自刭投水死。清兵曰:“妇女尚尔,倭人之勇可知。”芝龙保安平,与清将窃通信纳降;成功泣谏不听,遂降。先是黄征明、赍隆武及芝龙书、币,诣长崎乞援兵。幕府下议执政及三藩,三藩皆欲出援兵。议未决,适报芝龙降清,乃谕诸侯以援兵议罢。成功谏父不听,且痛母死非命,慷慨谋起义兵。时虽列爵,未尝豫兵。诣孔庙,焚儒服,拜揖而去。纠众,得数千人,称“忠孝伯”、“招讨大将军”。闻永历即位,改元奉朔,据南澳。郑鸿逵据白沙、郑彩据厦门、郑联据梧州,互相犄角;攻略沿海郡县。陷同安,进侵泉州。又袭夺彩军,始据厦门。连陷漳浦、诏安;南靖平和、海澄、长泰。进围漳州,凡六阅月,城中食尽,人相食,死者枕藉七十余万人,援至,解围而去。越三年,复攻漳州,清将刘国轩降,献城。于是,成功就厦门立府,改名“思明州”,分所部为七十二镇。设六官,分理所务,择贤任之,便宜封拜。其所施为,鼓动一世。永历遣使就拜成功“延平郡王”,命图恢复。吾万治元年,成功奉敕欲取金陵,定南都。乃大举北上,众号八十万,陷浙江诸州县。二年七月攻陷镇江,登岘山,大飨士卒。令全斌、黄昭等守镇江,属邑皆下,直欲进取金陵。甘辉曰:“瓜镇为南北咽喉,但座镇此断瓜州,则山东之师不下,据北固,即两浙之路不通,南都不劳而定。”成功不听,竟薄金陵而败走。甘辉死之,成功乘流出海还厦门。三年五月,满、汉大兵分道来侵。成功自勒所部,扼海门。北人不谙水性,晕注失列,成功乃横击之。北兵弃船,登奎屿又从鏖战。北将达素仅以身免,还福州自杀。竟成功之世,北兵不敢来窥。成功以厦门单弱,亟思拓地。先是因中国骚剧,红毛酋窃占据台湾。成功率兵攻之,遂招降其酋以复台湾,以赤崁城为“东宁府”居之。永历蒙尘,声问不通,成功叹曰:“沿海幅员上下数万里尽弃之,英雄无用武之地。然息兵休农以俟时,未晚也。”于是制法律、创学官、计丁庸、养老幼,台人大集。吾宽文二年,清改元康熙,使吴三桂攻永历于缅。缅酋内叛,永历殂于三桂之手,明亡。讣至,成功愤惋得疾而卒,年三十九。子经嗣,奉明正朔,北兵屡来侵,辄击却之;又出兵攻略闽、广诸州。经或作锦,病而殁于东宁,年三十二。子克塽嗣,幼弱,政出多门。清人侦知,击灭台湾,克塽降。年十四至京,授“汉军公”,敕令归葬父祖于南安。

  现在日本九州平户市川内浦地方,还保留着他的故居以及他亲手种植的竹柏树。近年来,日本人为了祭祀他,还在郑故居附近的九山公园内修建了一座纪念他的香灵庙。

  郑芝龙降清后,清兵袭击了他的老巢安平,其妻翁氏亦不免于难。《靖海志》卷一云:“芝龙既降,其家人以为可免暴掠,遂不设备。贝勒至安平,乱兵大肆淫掠,成功母亦被淫自缢死。这个深仇大恨,使得郑成功从此打起反清复明旗帜,与满清成为死敌,尽管后来双方曾经就招安多次谈判,旷日持久,但郑成功从未在气节上让步。不幸的是,矢志复明灭清扶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却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一病不起。为寿不永,年仅39岁。正是:壮志未酬身先丧,千古遗恨泣英雄。

  由于郑成功与日本平户的特殊渊源关系,因而在平户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郑成功这位作为日本侨生的中华民族英雄的历史遗迹,主要有:

  郑成功儿诞石 它位于川内浦港千里滨海滩的一块岩石。据说,这块石头原来很大,由于经过长年的浪击和风化,现已变得很小了。为了保护这块值得纪念的石头,当地政府在这块石头的靠海一侧用水泥石墩垒起了一道防护墙。紧靠这块岩石的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郑成功儿诞石”几个字。

  郑成功居宅迹  平户郑成功旧宅地在川内浦港。这里在历史上是平户港的副港,当年停泊着许多从这里启航的中国船、荷兰船。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这里仅是一个小小的渔村。郑成功的幼时旧宅地就在此港的小山丘上。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变迁,其旧居已荡然无存,现仅有一块写着“郑成功居宅迹”的木牌。另外,在居住地前的空地上长着一棵竹柏树,据传为郑成功亲手所栽,如今枝繁叶茂,挺拔高大。距“居宅迹”木牌不远处,另有一块稍大的木牌,写着郑成功父子的事迹。凡是到此参观的中国人,都要驻足良久,凭吊这位中华民族的历史功臣。

  郑延平王庆诞芳踪碑 这是在郑成功诞生200多年以后由平户第35代藩主松浦乾斋于1852年建立的。该碑位于千里滨临海的公路旁,通称“郑成功庆诞碑”。碑高2。2米,宽1。5米,厚约半米,碑顶略呈弧形,碑座为方形。碑上端横刻“郑延平王庆诞芳踪”八个大篆字,下端刻有楷书碑文,共1500余字,全面、精炼地记述郑成功的生平事迹,以及对他的高度评价。最末处署有 “嘉永五年壬子冬十有二月中瀚平户亲卫队长领土社曹叶山高行谨撰多贺嘉彰敬书”,表明立碑是嘉永五年,即公元1852年,碑文作者是名儒叶山高行。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风雨的不断冲刷,有的字迹已渐渐模糊,不甚清晰了。据告,石碑刻成后,于1852年在该市举行了盛大的揭碑仪式,并从此开始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现在,平户每逢7月14日这一天都要举行“郑成功节”,相当热闹,以表达当地人民对郑成功的怀念和敬仰。

  郑成功庙 该庙位于平户市丸山公园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很小。庙前有一座牌坊,牌坊前数十米处有一座完全中国式的阁楼,可登临远眺。该庙虽小,却是日本第一座纪念郑成功的庙宇。庙内供奉着一尊郑成功威武的坐姿铜像,身着袍服,冠戴束带。坐像上端高悬一块“忠义正气”的匾额。每逢郑成功的忌日或逢五、逢十的冥寿期,都有不少人前来祭奠。据了解,该庙是长崎华侨和平户市民为纪念郑成功逝世三百周年而修建的,然后又从台湾台南市延平郡王祠请来了郑成功的这尊分灵,以安放在庙内供奉。平户人民对郑成功有深厚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郑成功手植椎木第二代这株树现生长在平户中学操场内,枝叶繁茂。据传此树之原木为郑成功渡海回福建前夕所植。可惜原木在1948年该校整修操场时被毁,后移植其分枝,即成为现在的这株椎木。树旁立有一石碑,上刻诗并署名曰:“郑森往昔在壶阳,讲武修文炼铁肠。此树当年亲手植,到今幡郁绿苍苍。三位伯爵原诠题。”

  上述诸多历史遗迹,都充分表现出郑成功与日本的深厚情谊以及日本人民对郑成功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实际上,日本人认为郑成功是他们大和民族的历史人物,一来由于血缘;二来是因为利益的驱使,日本征服中国的野心,首先是在清朝的身上开始操作的,对抗清朝的郑成功,正符合了他们敌视中国的口味;三来是日本长期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的深厚情结。

  但是,郑成功没有与日本幕府结成一家来对抗满清,他还是选择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因此他无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精彩文章

加载更多